学会动态当前位置: 首页>>学会动态

2021国际乳腺癌高峰论坛成功举办

所属类型:学会动态 丨 发布时间:2021-07-01 10:05:00 丨 阅读次数:

人员合影


2021年6月18-20日,以汇聚全球乳腺癌领域顶级专家线上线下分享乳腺癌最新研究进展、探讨最新诊治难点、交流治疗策略等的国际盛会——“2021国际乳腺癌高峰论坛”如期在花城广州隆重举办。本次大会由广东省药学会主办,广东省人民医院承办,广东省女医师协会、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协办。致力于通过全球临床研究合作、医学资源整合,推进中国乳腺癌事业的蓬勃发展。这场具有国际水准的学术盛宴吸引了众多肿瘤专业人员在线观看,学术氛围浓郁,内容精彩纷呈。2021群闲毕至,少长咸集,中外共话,再续华章,推进了中国乳腺癌诊疗水平的国际化进程。

在2021国际乳腺癌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首席执行官Clifford Hudis教授,欧洲肿瘤外科学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EUSOMA)主席Isabel Rubio教授,美国乳腺癌和肠道外科辅助治疗专家组(NSABP)主席Norman Wolmark教授,美国肿瘤外科学会(SSO)荣誉主席Armando Giuliano 教授,美国肿瘤外科学会(SSO)现任主席Douglas Tyler教授,国际前哨淋巴结协会(ISNS)主席Charles Balch 教授,美国外科医师学会(ACS)主席Julie Freischlag教授,美国乳腺癌外科医师协会(ASBrS) 主席Julie Margenthaler教授及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乳腺癌临床实践专家组主席William Gradishar 教授通过线上发表寄语,对2021国际乳腺癌高峰论坛举办的意义及取得的成就给予肯定,并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中国工程院于金明院士、广东省人民医院余学清院长、吴一龙教授和陈汝福副院长分别发表开幕致辞,他们表达了本次大会对于我国乳腺癌诊疗水平的影响和促进作用,以及在新型冠状病毒仍在全球肆虐之际,通过与国际医疗机构、国内外乳腺癌专家交流、合作平台的搭建,促进我国乳腺肿瘤领域的持续快速发展。            

6月18日,2021国际乳腺癌高峰论坛迎来正式开始的第一天,乳腺癌前沿进展专场:开幕式致辞后,上午ASCO首席医疗官Julie Gralow教授、美国MD Anderson癌症中心Charles Balch教授分享了未来5年在全球肿瘤学界所需的信息和各种专业知识, ASCO作为一个全球性组织所扮演的职能与角色;MD Anderson癌症中心为全球临床医生提供的线上平台,最前沿乳腺癌诊疗知识及中外学术交流所做出的努力,以减轻癌症负担。耶鲁大学陈列平教授详细讲解了乳腺癌免疫治疗作用机制、肿瘤免疫微环境特征、免疫治疗最新相关疗法;于金明院士也分享了新时代下的肿瘤精准医学,他表示肿瘤治疗是个体化精准医学与系统工程,其精准诊治的关键在于明确分子机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及肿瘤作用微环境。

乳腺癌新辅助及辅助治疗专场:美国NCCN主席William Gradishar教授为我们分享了术前新辅助内分泌治疗优势、对比化疗的有效性及副作用,提高术后保乳率以及在年龄较大、有潜在风险人群中应用的意义,此外还探讨了新辅助内分泌治疗的适应人群筛选及更多用于预后指导的预测因子;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综合癌症中心Hope Rugo教授以“高风险早期三阴性乳腺癌的标准及新治疗策略”主题,从新辅助治疗铂类方案、PARP 抑制剂、免疫治疗和新辅助治疗后的治疗四个方面详细阐述了高风险早期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最佳临床治疗决策。

美国的休斯顿卫理公会癌症中心的Charles Geyer教授详细讲解了HER2+早期乳腺癌新辅助及辅助治疗决策。目前2020年各大指南推荐,HER2+早期乳腺癌新辅助“妥妥”双靶联合化疗为标准治疗方案,KATHERINE研究显示,对于新辅助后未达pCR的患者行T-DM1辅助治疗。尽管后线治疗药物DS-8201及图片替尼也显示出较好的疗效,但仍期待进一步研究结果以指导临床实践。对于新辅助治疗后是否行腋窝手术,美国外科肿瘤学会前主席Armando Giuliano教授为我们作了很好的诠释,他表示新辅助化疗前淋巴结成像和活检至关重要,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D)单独使用尚未得到证实,但已广泛用于yCN(-)。目前没有关于新辅助化疗后省略全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LND)的长期肿瘤学安全性数据。

接下来是乳腺癌基础研究专场1:在本环节,首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院长宋尔卫院士从肿瘤相关髓源性细胞、肿瘤浸润淋巴细胞、肿瘤固有基质细胞和癌症生态系统详细阐述了乳腺癌的肿瘤生态系统,并提出了乳腺癌未来免疫治疗研究方向和策略的展望;江苏省人民医院的殷咏梅教授给大家详细解读了2021ASCO大会上OlympiA研究对于复发高危、携带gBRCA1/2突变的HER2-乳腺癌患者,在标准治疗后加上奥拉帕利辅助强化治疗,可显著提升3年iDFS和DDFS。该研究将改变未来全球乳腺癌的临床实践,更有助于乳腺癌的精准治疗。

随后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和肿瘤医院柳素玲教授、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胡国宏教授、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陈策实教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胡海教授和清华大学医学院郑撼球教授五位分别就乳腺肿瘤干细胞的精准调控和靶向研究、乳腺癌转移灶克隆的微环境调控、乳腺癌精准医院研究、乳腺癌代谢与治疗抵抗研究以及肿瘤起源的JAGGED1通过免疫浸润促进肿瘤发展进行了精彩的汇报与讲解。

6月19日,2021国际乳腺癌高峰论坛第二天,生物标志物在乳腺癌治疗中的价值专场: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廖宁教授致辞后,美国ASCO荣誉主席Daniel Hayes教授讲解了液体活检检测在乳腺癌早期复发中的应用价值。初步临床证据表明,液体活检可以发现无症状乳腺癌患者隐匿性复发,但目前还没有证据表明循环肿瘤DNA(ctDNA)可提高整体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还需要更多的数据把持。美国Mt. Sinai Icahn医学院Joseph Sparano教授和美国田纳西大学卫生中心Lee Schwartzberg教授分别汇报了多基因检测在乳腺癌疾病管理中的作用和意义。Joseph Sparano教授表示,即使是ER+、HER2-乳腺癌,多基因检测也可为其提供预后信息;21基因复发评分(RS)可用于预测患者化疗获益程度;Lee Schwartzberg教授指出,术前CNB应用Mammaprint 70基因及BluePrint 80基因检测能精准预测长期预后情况,Mammaprint及BluePrint分子亚型划分在HR+乳腺癌患治疗决策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Agendia首席医学官William Audeh教授分享了2021ASCO最新公布的MINDACT研究长期随访结果,8.7年时的发现进一步证明了5年时的发现,MammaPrint®低危结果可识别出一组至多三个淋巴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子集,无论其临床风险如何,均能成功免除辅助化疗。在50岁及以下女性中,8.7年时可观察到5%的化疗收益,值得研究化疗或通过LHRH类似物抑制卵巢功能对这一临床高危而基因组低危的特定年轻患者群体的各自优点。匹兹保大学医学中心Adam Brufsky教授分享了ER+乳腺癌多基因表达谱检测:12基因(Endopredict),其作为第二代多基因表达谱检测手段,是多基因评分与临床指标结合,可预测长期复发风险,是第一代Mammaprint及BluePrint多基因表达检测后的补充,助力实现早期乳腺癌精准预后。

局部和区域乳腺癌治疗专场:华盛顿大学Barnes Jewish医院Jill Dietz教授就乳腺肿块切除术后是否所有患者都需进行肿瘤整形手术发表看法。肿瘤整形外科切除可避免肿瘤切除后的畸形;其次,中心病变可以相对地选择从乳晕周围入路;再者,乳腺切除术对乳头受累的患者并不是必需的,中央肿块切除术可取得很好的效果;此外,新月形、蝙蝠翼、半蝙蝠翼或双环法乳房固定术都是应对乳房切除术后皮肤缩小的好的选择。SSO荣誉主席Suzanne Klimberg教授在汇报了中通过淋巴水肿的发生率、外科手术展示及相关临床证据,表明在前哨淋巴结活检或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采用腋窝逆向定位技术(ARM)可降低淋巴水肿的发生率。

欧洲放射与肿瘤学会(ESTRO)荣誉主席Philip Poortmans教授从保乳术、区域淋巴结治疗、全身治疗、副作用及技术层面阐述了乳房和腋窝放疗的意义和地位。目前,对于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术较乳房全切术效果更好,区域性放疗可改善结局。此外,还强调了MDT在乳腺癌治疗中作用,可为患者带来更好的获益。

中国原研药专场:福建省肿瘤医院刘健教授分享了曲妥珠单抗生物类似药(汉曲优)在HER2+乳腺癌中的应用,通过临床研究数据展示了汉曲优与原研药具有同等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基于适应症外推,汉曲优®同时获批原研全部3个适应症。目前其已进入医保,降低了患者支付负担;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龚畅教授以“从药学视角 看长效G-CSF制剂的创新迭代”为主题,为我们讲解PEG-rhG-CSF制剂在结构改变后更加稳定、半衰期显著延长,增加 G-CSF使用便利性。此外,还介绍了全新第二代长效G-CSF制剂——艾多®硫培非格司亭,其打开了肿瘤治疗药物安全管理和肿瘤规范治疗的新局面;西京医院李南林教授介绍了中国首个自主研发的仿创结合抗HER2单抗——伊尼妥单抗,其2021年被纳入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与曲妥珠单抗具有等同的抗HER2效应与治疗 地位,目前已进入国家医保目录,进一步促进中国患者可及,为临床患者带来更多希望;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张频教授讲述了新一代微管抑制剂优替德隆自2007年获得临床批件开始临床I期研究,至2018年III期临床研究结束的整个十年临床研究历程。目前优替德隆用于标准方案治疗失败的晚期实体瘤患者II 期临床试验正在进行,后续作为广谱抗肿瘤药的探索是未来方向;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徐菲教授分享了吡咯替尼在晚期一线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她指出,晚期HER2+乳腺癌应采取持续抗HER2靶向治疗原则,目前尽管“妥妥”双靶是优选抗HER2方案,但何种组合模式有待探索,小分子TKI吡咯替尼一线治疗有效,也是不错的选择,但剂量依从性是难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王殊教授汇报了《HDAC抑制剂-西达本胺的现状与展望》。她指出,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和表观遗传调控密切相关,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可从根本上调控乳腺癌表观遗传异常。HDAC抑制剂+化疗、免疫及靶向联合治疗在TNBC及MBC中取得较好疗效,HDAC抑制剂与PD-1/L1类药物的联合是未来值得探索的方向。

6月20日,2021国际乳腺癌高峰论坛第三天,在晚期乳腺癌的管理专场上,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邵志敏教授率先为大家分享了三阴性乳腺癌精准治疗的前景。众所周知,三阴性乳腺癌是“难治性乳腺癌”,其本质是一群混合型乳腺癌;基于基因组和转录组研究提出的分子分型基础上的精准治疗,是三阴性乳腺癌治疗的模式,但仍有改进空间;丰富组学层次,拓展三阴性乳腺癌精准治疗的内涵,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随后美国贝勒医学院乳腺癌研究中心Joyce O`Shaughnessy教授以一系列问题的提出讲解了HER2+早期乳腺癌辅助治疗。I期HER2+乳腺癌患者适合接受T-DM1治疗,T2患者可行新辅助化疗+“妥妥”双靶或选择手术,术后根据淋巴结状态、激素受体状态甄选治疗方案;美国Rochester大学医学系讲席教授Ruth O`Regan教授分享了HR+乳腺癌全身辅助治疗现状。目前芳香化酶抑制剂的使用与绝经后女性患者的预后改善有关,有“高危”因素的绝经前患者应使用依西美坦+卵巢功能抑制剂治疗,内分泌治疗的最佳治疗持续时间仍不清楚,而且CDKi辅助治疗研究的进一步随访非常重要。

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Helen Diller家庭综合癌症中心Hope Rugo教授连续分享两个主题,关于三阴性乳腺癌的免疫治疗,SP142(≥1%)检测的PD-L1(+)一线行白紫/PD-L1治疗,PD-L1(-)一线通常为紫杉类;三阴性乳腺癌二线行标准化疗或帕博利珠单抗单药治疗;三线行帕博利珠单抗单药或奥拉帕利治疗。对于HER2+转移性乳腺癌的治疗,“妥妥”双靶+化疗为标准方案,进展后再行T-DM1。此外,吡咯替尼、奈拉替尼、伊尼妥单抗、曲妥珠单抗生物类似药等均已在中国上市,患者药物选择性更多,可及性更高。

接下来,波士顿丹娜-法伯癌症研究所Nancy Lin教授、美国强森综合癌症临床研究中心主任Sara Hurvitz教授和NCCN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主席William Gradishar教授分别针对乳腺癌脑转移的治疗与管理、HER2+转移性乳腺癌的治疗与管理,以及ER+转移性乳腺癌的治疗与管理、转移性乳腺癌的新型疗法四项主题进行演讲,为我们带来更多、更前沿的晚期乳腺癌的治疗策略与管理理念。

在乳腺基础医学专场上,中科院昆明动物所焦保卫教授从TDP-43在乳腺癌和乳汁分泌发育后期中的作用、EGFR在乳腺癌干细胞中不产生作用的原因,以及乳腺癌微环境作用的影响三方面探讨了乳腺肿瘤的发生与发展。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符立梧教授分享了外泌体介导的肿瘤耐药及其机制。目前,克服多药抗药性是肿瘤化疗急需解决的难题,外泌体作为细胞间物质和信息的交流工具,其表面蛋白ABCB1、PGP等通过与包括肿瘤细胞与内在靶细胞融合或相作用介导特定的细胞与细胞之间相互作用,从而导致肿瘤耐药的发生。

在本次大会的最后部分,乳腺癌治疗中国专场: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胡夕春教授为大家带来《从机制到临床看CDK4/6抑制剂的差异》汇报,他指出,三种CDK4/6抑制剂均有不同作用机制,如阿贝西利对CDK4抑制更多,是CDK6的14倍。而目前哪种CDK4/6抑制剂的疗效最好,仍需头对头临床研究比对。对于高危luminal早期乳腺癌,阿贝西利是其选择之一;晚期luminal乳腺癌,原发性耐药患者首选阿贝西利。此外,胡夕春教授也表示,CDK4/6抑制剂的应用更多应根据不良事件进行选择。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金锋教授汇报了《HER2+早期乳腺癌治疗策略及关键进展》。金锋教授指出,HER2+早期乳腺癌治疗策略已耳熟能详,从新辅助到辅助治疗,“妥妥”双靶为基础的新辅助方案已成为标准,T-DM1可改善经H或P治疗的非pCR患者的生存获益。目前,前瞻性ADAPT研究为HER2+/HR-患者带来降阶新辅助治疗的良好生存获益,未来可期。

在晚期乳腺癌的治疗方面,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王树森教授以《抗血管生成在晚期乳腺癌领域的研究进展》一题进行了分享。他表示,临床上应用的抗血管生成药物主要是大分子单抗和小分子TKI两大类。大分子贝伐单抗可显著提高晚期乳腺癌治疗的有效率,但未转化为OS改善,小分子TKI+化疗对比单药化疗可一定程度提高晚期乳腺癌PFS,未来抗血管联合免疫治疗及化疗是探索方向;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史艳侠教授为我们介绍了《年轻乳腺癌治疗策略及生育保护》相关内容。她表示,绝经前HR+中高危患者辅助内分泌治疗推荐OFS+TAM或OFS+AI 5年,辅助化疗期间使用GnRHa可有效保护卵巢功能。此外,年轻乳腺癌患者在治疗开始时应评估患者生育需求和生育能力,个体化地推荐生育保护治疗;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张剑教授在《中国临床实践下的HER2+晚期乳腺癌决策布局》中指出,HER2+判定标准指征是第一要义,HER2+晚期乳腺癌一线治疗行“妥妥”双靶很重要,二线可多腿走路,T-DM1优势强效,二线后的新药层出不穷,多种选择为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OrigiMed至本医疗科技研发部副总裁王维锋先生在大会上梳理了《乳腺癌分子微小残留病灶研究进展和应用》。他指出,早期 乳腺癌治疗微小残留病灶(MRD)检测有望成为一个新的重要的预后指标,未来需要更多的研究探索早期乳腺癌治疗后MRD是否为一个预测指标。

会议闭幕式上,廖宁教授作最后总结。在本次为期三天的会议上,共计完成国外专家演讲23场,国内专家演讲24场,圆满完成了各项会议议程,国内外专家真正实现经验共享,相信在国内外专家的共同努力下,全球的乳腺癌诊治事业必将取得更长远的发展!期待2022年国际乳腺癌高峰论坛与大家再次相见!(广东省人民医院供稿/图)

 

中国工程院于金明院士、广东省人民医院余学清院长、吴一龙教授和陈汝福副院长分别发表开幕致辞


耶鲁大学陈列平教授详细讲解乳腺癌免疫治疗作用机制、肿瘤免疫微环境特征、免疫治疗最新相关疗法


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综合癌症中心Hope Rugo教授阐述高风险早期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最佳临床治疗决策


江苏省人民医院殷咏梅教授线上授课


美国ASCO荣誉主席Daniel Hayes教授讲解液体活检检测在乳腺癌早期复发中的应用价值


线上会议照片


匹兹保大学医学中心Adam Brufsky教授分享了ER+乳腺癌多基因表达谱检测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邵志敏教授率先为大家分享了三阴性乳腺癌精准治疗的前景


国内外专家线上讲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金锋教授汇报了《HER2阳性早期乳腺癌治疗策略及关键进展》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王树森教授以《抗血管生成在晚期乳腺癌领域的研究进展》一题进行了分享




地址:广州市东风东路753号东塔701-702房 邮编:510080 电话:020-37886320 传真:020-37886330
Copyright Right @广东省药学会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粤ICP备09101537号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